一、硬盘操作:
Linux 磁盘管理常用三个命令为 df、du 和 fdisk。
df:查看本地磁盘使用情况
查看本地磁盘使用情况:df或者df -l单位为k
容量便于查看,以1024单位换算为M或者G等:df -h或者df -lh
以1000为单位换算:df -H
显示文件系统类型:df -T
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的分区:df -t ext4
不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的分区:df -x ext4
统计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大小
du 统计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大小
du -s [目录或文件] 统计指定文件或目录大小,默认以kb为单位
du -b abc 以字节为单位 -k以k为单位-m 以M为单位,统计结果为四舍五入
du -sh abc 按1024为单位,按照最合适的单位显示
主分区不能超过4个,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,需要划分逻辑分区继续使用,扩展分区不能超过1个
分区命令:fdisk,分区命令参数如下:
fdisk -l 列出当前分区表信息,常用于挂载前查看,没有初始化的在最下面会有提示
常用参数包括 m、n、p、e、d、w。
b 编辑 bsd disklabel; c 切换 dos 兼容性标志;
d 删除一个分区; g 创建一个新的空 GPT 分区表;
G 创建一个 IRIX(SGI)分区表;l 列出已知的分区类型; m 打印帮助菜单;
n 添加一个新分区; o 创建一个新空 DOS 分区表; p 打印分区表信息;
q 退出而不保存更改;s 创建一个新的空的 Sun 磁盘标签;t 更改分区的系统 ID;
u 更改显示/输入单位;v 验证分区表; w 将分区表写入磁盘并退出;x 额外功能
mkfs.ext4 /dev/sdb1 格式化磁盘分区
/dev/sdb1 分区格式化,使用 mount 命令挂载到/data/目录
mkdir -p /data/ 创建/data/数据目录
mount /dev/sdb1 /data 挂载/dev/sdb1 分区至/data/目录
df -h 查看磁盘分区详情
查看硬盘UUID等信息:blkid /dev/sdb1
自动挂载分区:vim /etc/fstab 文件中,放:/dev/sdb1 /data/ ext4 defaults 0 0
二、vi/vim 的使用
基本上 vi/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,分别是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,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底线命令模式(Last line mode)。 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:
命令模式:
用户刚刚启动 vi/vim,便进入了命令模式。
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,而非输入字符。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,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,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。
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:
i 切换到输入模式,以输入字符。
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。
: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,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。
若想要编辑文本:启动Vim,进入了命令模式,按下i,切换到输入模式。
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,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。
输入模式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。
在输入模式中,可以使用以下按键:
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,输入字符
ENTER,回车键,换行
BACK SPACE,退格键,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
DEL,删除键,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
方向键,在文本中移动光标
HOME/END,移动光标到行首/行尾
Page Up/Page Down,上/下翻页
Insert,切换光标为输入/替换模式,光标将变成竖线/下划线
ESC,退出输入模式,切换到命令模式
底线命令模式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:(英文冒号)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。
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,可用的命令非常多。
在底线命令模式中,基本的命令有(已经省略了冒号):
q 退出程序
w 保存文件
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。
简单的说,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模式想成底下的图标来表示:
没有上一条信息
推荐文章